隨著時代進步,經濟發展篷勃,有時候我們看待事物會變得利益主義,只在乎它能否為我們帶來物質上的價值,但有些東西是無法用金錢或利益作衡量的,譬如一些歷史建築物。它遺留下來的不單是一幢建築物,更是伴隨一代人成長和共同集體回憶的地方。這個位於台北的寶藏巖國際藝術村,就是經過當局活化後的特色村落。
曾被紐約時報評為台北最具特色景點之一的公館實藏巖,曾經是一座要被拆卸的村落,但經過台北市文化局的整建和活化後,變成一個小巧但富有特色的國際藝術村。它是一個共生聚落,分為「寶藏家園」、「藝術家駐村」和「國際青年會所」,即是一個可以讓藝術家發揮創意,同時也有本地居民居住的一個村落。而當地文化局並沒有規劃各區的指定位置,反而令三者互相融合,突顯它多元的特色。
因為村落的地理位置不太方便,我們是坐計程車直接到達這個藝術村的。走到門口,一整排復古的「信箱牆」映入眼簾,十分壯觀,它也是寶藏巖的特色之一。
沿山坡蓋成的一間小屋,沒有花巧的設計,只保留了原來樸實的水泥牆。
這是台北市定古蹟 - 寶藏巖寺,又稱觀音亭,是祭祀觀音的地方。
找到一個地下小洞,走下梯級,會發現這裡別有'洞'天。
在二次世界大戰爆發,當時在寶藏巖這裡興建了地下碉堡和兵舍,現在擺放了一些展品,供人們觀賞和了解。
藝術村會不定期舉辦一些展覽,供遊人觀賞,我們這次看到的展覽為「時燒後像」- 聚落保存影像展。遊客可以穿棱於村落的不同房屋和角落,尋找各種展覽。在尋覓的過程中,也可以多了解到這個村落獨特的歲月和故事。
慢慢的走,細細的探索,你會發現村落裡到處都有「寶藏」。不用跟別人擠擁在鬧市中,不用跟隨路線圖,因為所有階梯和小巷都是互通的,在村落隨心的走走,了解它的故事,感受那藝術文化氣息,感受那片刻的寧靜。
Comments